有朋友私訊和我討論,他覺得成長股的本益比動不動都在30以上,讓他很困擾,覺得無法用這個概念下去選股與操作,的確,如果用傳統本益比的思維,30倍本益比代表的就是你要投資這家公司30年才能回本,這樣的數字是會讓人在做投資決策時會再三思考的,所以,這邊我提出二個個人的投資觀點給大家參考,在面對成長股時,使用本益比這個數字時可以稍微轉念一下。
1 請用未來的比益比來評估
如果打開各大網站提供的本益比數據,通常大都是用近四季加總或是直接用去年的EPS來當做本益比計算的標準,當然,這種計算方式會有很大的評估偏差,其實我個人在評估時,所用來當做評估標準的EPS,都是要用未來的EPS,未來的EPS要怎麼算?我想沒有任何一個網站有辦法提供你這個數據(如果有,跪求大大告訴我),通常都只能自己來估算,比如說用現在看到的營收成長率來當成標準來推算,或是用一些研究報告裏面關於該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來當成標準,不過我還是要強調,這些都只是推算,其實外部投資人真的很難能得到正確的數字。
2 與其推算絕對數字,不如只抓大致的方向就好
如同上面的說明,其實真的能夠推算出某間企業未來一年的精確EPS,並且能知道市場願意給予的本益比是多少,這二件事都要做到的難度是相當高的,所以我其實並不太喜歡去做這樣的推測,我比較喜歡去思考,這間公司是不是走在成長的道路上,要知道這個答案,通常就是看月營收有無繼續增長及是否會反應在單季的EPSS上。
月營收的增長通常是看年增率(YoY),而年增率的分母就是去年同期的表現,因此如果去年近幾期都是衰退,或是經歷過一段比較長時間衰退的公司,如果他們有機會重新進入另一個成長期,通常成道的力道都有機會持續,因為對應的基期都低,很容易能跨越過去,所以我在選股模組的設定上,就是希望能找到這類型的公司,不過當然,並非找到營收成長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,你還是必須去瞭解為什麼這間公司的營收能重新走回成長的軌跡,以及後續財報的數字,營收增加是否有帶來實質的EPS貢獻。
如果公司能維持成長的力道,那麼,我就不太會去擔心本益比的問題,因為其實你無法真的很正確的得知到底未來的EPS會落在什麼地方,當然,如果你能在低檔無人問津時就買入,那麼就很有機會能抱到波段的漲幅,特別是當價格脫離你的成本區一大段的時候,操作起來就會感覺到輕鬆許多,但要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,必須平常就很認真的在做資訊的收集,並且整合,才有機會能在一個產業產生變化之前抓到機會,以近期的例子來說,在疫情擴散時,認為遠端與線上工作、購物會成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,那麼就有機會提前佈局,低調買入,如同我常提到的『知識三角型』,做為塔底的知識越多越廣泛,那你的金字塔就能蓋得更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