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

理財對你的人生意義,你所追求的是什麼?

每個人開始接觸理財這個領域的時間點和理由都不相同,有些人可能因為家裏開店做生意,從小就耳濡目染,剛出社會就有相當程度的理財觀念,有些人則是工作了好幾年,準備要結婚,或是婚後有了小孩,想開始為自己、為家人多做點準備,於是接觸相關的知識,另外也有些人,年過中年後,手上慢慢也有了一些積蓄,也才開始大膽一點的進行投資的動作,我想,不管是因為什麼樣的契機,每個人踏入投資的世界,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,就是希望能夠藉此而獲利,能得到比定存更豐厚的報酬。

然而,投資的市場絕對不是風平浪靜、萬里無雲的風景畫,在追尋獲利的過程中,一定帶有相對應程度的風險,因此,許多剛開始學習的人,很快就會遇到撞牆期,他們會發現,面對市場最可怕的二個敵人,貪婪與恐懼,是多麼的令人難以克服,那種心理上的壓力,沒有將自己血汗錢放入市場中親身去體驗的人,恐怕是很難理解的,特別是當你賠掉一個月的薪水時,真的會讓很多人悔恨交加,我幹嘛要拿錢來這邊賠?這筆錢拿去出國玩多好?……等等的負面情緒會開始出現。

特別是那些,打從一開始接觸投資時,就希望自己能年年獲利20%以上的人,因為只要能做到,不用幾年,就能達到財務自由,不再需要聽命於人,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,但是其實,背後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,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,因為你必需找到一條適合你的投資之路,然後花很多的時間,去學習、思考自己的操作觀念口技術,而最可怕的是,沒有人能保證你一定能成功,這是一條像是走在隧道的路一樣,你只能模糊的看著前方發亮的洞口,但永遠不知道那距離還有多遠。

所以,當我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情況時,我都會勸他們,靜下心來,好好的想一想,自己理財的目的是什麼?當初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來到投資市場?是不是訂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呢?有些人原本的目的只是要比定存好一點,那其實大可不必去碰很多高風險的工具,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存小孩將來的教育費用,或是自己未來退休所需的生活費,那更是需要好好的規劃,以長線的投資思考,避免自己去做短線的交易,很多人往往看到了投資收益所帶來的正面效果,而都忘了自己當初所想要、所追求的是什麼?

其實投資真的可以不用這麼累的,設好的自己所想要的、能達成的目的,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,不必去追求那如夢想一般的報酬率,只要踏穩腳步,一步一步的走穩,那獲利自然會慢慢的沉澱下來,最終就能達到目的,我想,以正確的觀念來面對投資,就能夠讓自己的情緒平緩,才能在這個領域上站穩茁壯。

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

等待的藝術


對於一個價值投資者來說,投資的過程大致上就是,尋找感興趣的標的,然後分析該標的物的經營狀況,並給予一個合乎安全邊際的價格(普通是遠於於現在的市價),然後等待,直到有天價格警示燈亮起,開始走入市場,分批採買,如果天天都便宜,那就天天買一點,直到完成當初所設定的預計持股比例,剩下來的,就又是等待,等待景氣翻轉、等待有天人們再度對股票市場恢復信心,然後又是萬頭攢動的狂歡盛宴,此時價格應該也遠高於心中合理價甚多,此時就可以放手,然後再度等待警示燈的亮起。

在這個循環的過程中,佔去最多時間的,都是「等待」這二個字,價格高的時候等待便宜,便宜時等待公司真實的價值被市場反應,在這之中,不但要能耐的住性子,還要有堅強的自信,能夠做出與市場大多數人相反的行為,這說起來簡單,但實際上在做的時間,是要承受相當程度的心理壓力,因為這等待的過程,往往不是一、二天,可能也不會一、二個月,有時會長達數年,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,當時有一些敏銳的觀察者,早在2007年時就已經發現情況危急,但當時的股市正在隨著原物料炒作行情而火熱不已,如果你當時選擇看空,不但自己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,還會被其他的投資人當成傻子,但是當市場最後真的證明你是對的,也已經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了。(可以參考”大賣空”這部電影,片中對於主角群們面對壓力的這段,有鮮明的刻畫)

那麼,為什麼成功的價值投資者,總是能氣定神閒,耐心的等待,不會讓自己情緒與決策方式隨著市場波動而有所改變呢?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總有一把尺,能清楚的理解到現在的價格與真實價值的差異是多少,而這樣的判斷標準,則是來自於大量的閱讀、思考與觀察,經由這些經驗去瞭解到投資的核心價值,進而能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系統、擬定投資計劃,就像出航一樣,我們不能期待總是風平浪靜,但只要有羅盤指針、有航海圖,就能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,因此,等待的藝術就是來自於投資者面對市場時所做的準備工作,那像那句老話一樣,「獲利是等出來的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