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

千附 8383 觀察筆記


<<本文為企業分析討論,不代表股票推薦>>



來聊一下最近關注到的公司,千附 8383

千附的營業項目滿多的,主要分成四個部份,以2017年年報內容來討論,分為
1.精密科技 - 航太零件、半導體精密元件,佔營收比重達51%
2.機械事業 - 主要為製鞋業設備,佔營收比重為18%
3.工程設備 - 廠務工程(氣體、水系統)、半導體管路工程,這邊佔28%
4.水資源廠 - 海水淡化、廢水回收廠,只佔4%,之前看到有媒體把千附列在水資源概念股,但其實只營收比重真的不高

參考法說會的圖,近4年的營收比重及金額,佔營收最大宗的,還是精密事業部,且16年和17年其所佔比例升高,也帶動了毛利率和營業利率的上升,代表這部份的產品銷售情況應是影響千附獲利的關鍵,所以該公司也在2017年開始建立中科2期廠,以高毛利的產線為主,其中航太零件產能只占1成,其餘的9成皆為光電用腔體設備,成本約6億,並於2018年年中時開始啟用,規劃的產能約為10億左右。



營收的部份,18年程現兩極化,上半年衰退,下半年則重回成長軌道,且18年Q3的季營收也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,較去年同期增加12%,來到9.1億,但股價被反而被修正的不少,以18年Q3季報來看,毛利率和營業利率都是衰退的,造成營收創高但獲利卻退步很多,跟據季報的內容,可以發現廠務工程收入有3.3億,佔營收比來到了36%,遠高於之前的幾個季度,這部份的工程主要應為台積電的一次性廠務工程,屬於毛利較低的服務,因此也拉低了整體18Q3的獲利表現。

以能查到的新聞資訊,來試著來推測一下18年Q4的狀況,目前營收已經公佈,來到了12.4億,繼18年Q3之後,再度的創下新高,但是否會如同Q3那樣,工程收入佔比提高而拉下毛利呢?18年H2的工程收入約為6億,Q3認列3.3億,也就是說Q4應該還有2.7億,抓整數算3億好了,這樣只佔營收的約24%,如果這資訊是正確的,那麼Q4的營收銷貨比,又會回到以較高毛利的產品為主,毛利的回昇應該是可以期待。

至於19年,正在進行中的廠務工程預計於Q1認列約有2.7億,後續新訂單則可能有10億,新廠的真空不銹鋼腔體應該也能配合客戶美商應材持續出貨,日前公佈的1月營收約為4.5億,後面2-6月對比去年都是低基期,所以年成長率應該是可以輕鬆過關,之後觀察的重點就在,不銹鋼腔體的出貨量是否能持續,以及3月底要公佈的Q4財報,新產品是否能如預期的拉高毛利,做出貢獻。新廠的建設,個人認為以目前的價格來說,值得花時間追蹤。



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

精元 2387 - 觀察筆記


來聊一檔長線觀察名單中的公司,筆電鍵盤大廠 - 精元,當初注意到這家公司時,一開始還在想,鍵盤?不是賣場裏99元一堆疊的和山一樣高的東西嗎?這應該是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了吧,後來才發現這家不是做普通的鍵盤,而是專注在單價較高且多為客戶打造的NB鍵盤,是全球前三大廠,而且供應了Apple的Macbook達75%的量,鍵盤這個產品因工序複雜,造成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,因此精元很早就開始發展自動化,因此在客戶需求拉高時,就能領先競爭對手搶單,在2014和2015年營收達到近年的高峰。
  
不過因為是消費性電子商品的零組件,過了熱銷期後,16、17及18年迎來的是營收的衰退,那麼此時,攤開財務報表,就能去推測處在衰退時期,家公司的策略和現況是什麼?帳上現金在大賺的16年來到最高,而產品自動化的推行,也將舊產線報廢則廠房設備總額下降,且為了因應自動化產線的推行,短期借款拉高不少,但是其實帳上現金並不算少,那錢花哪去了呢?答案是現金減資,從14年就開始路路續續的進行,而股本從先前約37億慢慢減到現成19.7億,廋身掉約46%,幾乎是快一半了,淨值也從22元多升到39元,這代表了經營者認為,與其將手上的現金拿去還債,不如進行減資,那麼,減資的目的是什麼?其實很簡單,當有朝一日NB的銷售又回到軌道之上時,EPS就能有巨大的成長。
  
那麼,什麼時候精元能重回成長之路,跟據18年12月的法說會報告,19年恐怕暫時還不能樂觀,因為精元的工廠大都設在中國,受貿易戰關稅的影響會不小,而且仍需持續的投入自動化方面的資本支出,但如同開頭的說明,這家公司是我長線的觀察名單,不用急著現在就需要下手,等到看到營收確實改善的情況出現再來找買點都不遲,耐心可以等待出甜美的果實。





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 心得


最近讀完這本劉順仁教授所寫的「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」,來分享一些心得。
  
這本書是「財報就是一本故事書」的後續進階版本,因此內容上就不會再告訴你什麼是資產負責表之類的基礎知識,所以與其說這本是介紹財報的書,不如說他其實更像是站在解讀財報角度的管理學書藉,探討企業在商場中如何與對手周旋,更能體會商場如戰場的感覺。
  
劉老師在書的一開始,花了一些篇幅來說明孫子兵法的故事,並加入了一些引申的想法,例如兵法重「詭道」,利用行軍造飯的灶爐數目來欺騙敵人,套在財報上的思考,則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  財報數字 = 經營真相 + 衡量誤差 + 故意做假 ,因此在閱讀財報時,更應該要仔細思考個中數字所代表的意義。
  
之後的章節,則是每篇引用一段孫子兵法的內容,並以企業在經營時遇到的狀況來做討論,這邊摘取二個部份個人覺得很有啟發的章節:
  
第五章 - 兵聞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
  本章以孫子兵法中所討論到的用兵速度做比喻,原本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就是一種資源快速消耗的行為,所以孫子主張作戰應樸實而快速,對比於商業管理中,企業若能做到加快存貨的週轉,就能減少成本的耗損,劉教授在這邊用美國的兩大零售Walmart和Kmart做為例子,對傳統的零售商來說,若是能壓低經營成本,就能比對手更具優勢,攤開財務報表上的管銷費用,長年下來Walmart都能維持在15-19%,而競爭對手Kmart則只有20-28%,在毛利率方面,2000年前成長期中的Walmart毛利率是低於Kmart的,之後則利用自有品牌的銷售比增成,成功超車Kmart,再加上作者定義的三大助攻指標:「展店數」、「每年投資金額(固定資產增加數字再加上併購金額)」及「營業活動現金流量」,皆大幅超越對手,也讓兩間公司的勝負就此抵定。
  
第六章 - 無窮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 
上個章節用Walmart對上Kmart當成例子,而這個章節則是勝利者Walmart對上新的挑戰者Amazon,這個新挑戰者可說是市場上舊公司們的惡夢,因為他們總是不斷冒出新的點子然後轉成殺手級的應用,就像孫子兵法裏寫的「善出奇者,無窮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」,對比於Amazon,Walmart仍停留在努力提供低價的商品,這樣的舊思維,也不是說不好,但就是只能守住舊有的城池,無法跨出攻下新疆界,也因此,讓巴菲特選擇出脫抱了近20年的Walmart股票,其實不單只是企業經營者,對於外部投資者來說,也是如此,打開Amazon的財報,以前一章提到的管銷費用來看,Amazon在2003-2010年來說貼近Walmart,但在2011年後則逐年提昇,那麼,我們是否就能斷定,Amazon在經營成績上不如Walmart呢,再更實際去找答案可以發現,Amazon在銷貨成本裏的「技術與內容」一項,佔了滿大的一個部份,這部份就等於科技業的研發經費,這部份特別是在2015年後能拉的更高,這部份就建構了Amazno的雲端服務王國,這部份是屬於高毛利的服務,因此也帶動了Amazno的營收和獲利。
  
這個章節是整本書我最喜歡的,因為老師說明了很重要的一個觀念,我們在做財報分析時,真的不能只是看單純的數字,若只是看到兩家公司一家毛利率30%一家40%,就直接斷言30%的公司管理不佳,或是直接只看ROE、負債比、淨值比這些數字,就判斷該公司的優劣,我想這並不是個好的分析法,因為可能就會錯過像Amazon這樣的企業,所以應該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尋資料,去理解這家公司現在在什麼樣的景氣位階(草創期、擴張期、穩定期或是衰退期),然後對於這家公司現在經營行為(如:增資、減資、擴產線、賣產線、增加或縮減經營項目……等),做出評價與推斷,而不是只看單一數字就下結論,如此才能得到較為完整層面的分析。
  
讀完老師的這本書,其實真的有點意猶未盡,內容真的很豐富,特捌是針對每家公司在經營上的優缺點,配合財報面去做討論,讀來不但很有閱讀樂,也讓讀者獲益良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