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

核心與衛星投資


核心投資和衛星投資(Core and Explore),在原始的觀念上,是將能產生固定收益的資產列為核心,以保障整體資金的基本獲利,並搭配讓衛星投資去追逐、承受較高的風險,期望能有更高的報酬率。

個人認為這個觀念相當不錯,而在實際上應用時,我則是會加上依自己想法所推測的景氣位置,來搭配使用資金的比率而做調整,當然,每個人所能承受的風險度也不同,因此這些數字都可以隨每個投資人的條件而去變化。

比如說,如果覺得現在是處在景氣的最末端,覺得隨時可能會走到終點,或許整體的配置就可以是,現金(定存)30%、核心40%、衛星30%。

或著是,觀察到景氣愈來愈衰退,明顯已進去向下的循環中,此時就會採取保守的策略,配置就可以是現金(定存)80%、核心20%,並在下跌的過程中,慢慢的買進,將現金緩緩轉移到核心資產中。

若是遇到台股在5,000點以下沉悶了近一年時間,景氣燈號也持續在最冷的藍燈數個月,或許就可以判斷應該慢慢進入了景氣最低迷的時刻,此說不定可以開始積極操作,將配置轉成現金(定存)30%、核心30%、衛星40%。

就像變形金剛(Transformers)那樣,依不同的情況變為人型或是工具型,以能執行任務的最適形態為主要目的,甚至,也可以去試著改變核心投資衛星投資的定義,以核心投資來說,原始定義是以債券類的固定收益為主,不過對於一個積極操作股票的人來說,他可以把所謂的核心投資定義為「比較能產生固定收益的公司」,將一些能穩定配息的股票當成核心投資,而將一些成長性較高,本益比也偏高的公司當成衛星投資,這樣的搭配方式當然會增加風險,但相對的也會提高報酬,若是能在進場前就決定好各方面的參數:投入比重、持有時間、加減碼時機或是出場條件等,則可控制自己的「風報比」,風險與報酬原本就是兩面刃,端用使用的人如何去應用。

以上的例子只是說明,其中的資金配置比率,數字並非絕對,每個人可以用最適合自己的比率下去調整,因為所謂的風險承受度,是會依個別的年齡、資產值、個性及操作工具而有非常大的不同,因此,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模式,並在開始執行前決定好策略,是非常重要的。




本文同時也刊載於 Smart 自學網:

http://smart.businessweekly.com.tw/Reading/IndepArticle.aspx?id=29927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